(资料图)
“仲裁出面调解,不仅让我们的烦‘薪’问题得到了快速、妥善解决,更是让我们劳资双方握手言和,大关劳动仲裁的这种服务方式和工作效率值得点赞!”调解现场,一名讨薪代表兴奋地拨打同事电话说道。近日,云南省大关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通过“定制化服务”方式调解了一起涉及25人的劳动报酬纠纷案件,成功为劳动者追回欠薪30.872万元,并获得了劳资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2023年4月以来,大关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陆续收到了25名来自某用工企业的农民工集体追索劳动报酬仲裁申请。案情虽简单,但案件本身呈现出的“涉案金额大”和“涉及人员广”特点还是引起了该院院长的高度关注,第一时间带领办案人员深入涉案企业了解案件具体情况,并同企业相关负责人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围绕民工仲裁诉求对企业欠薪行为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和合法用工指导。本着对劳资双方高度负责的态度,仲裁院多次针对案情召开研讨会议,围绕民工仲裁请求深入剖析本案发生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痛点、堵点、难点,着重从维护民工合法权益和缓解企业发展困境上寻求解决办法,并与劳资双方当事人多次电话或现场沟通,通过“定制化服务”方式组织劳资双方于5月10日到指定地点进行调解处置。5月10日上午10点开始,办案人员连续通过6个多小时的普法宣传教育和问题开导劝解,最终力促劳资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民工代表均一致同意企业延期分批支付劳动报酬,并当场制作调解文书印发至劳资双方当事人,25名民工烦“薪”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
近年来,大关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立足区域内行业发展特点,始终秉持“既维权又维稳”的指导思想,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点对点服务、定制化服务活动,常态化为辖区内用工企业和务工群众提供劳动用工政策解读、劳动合同签订指导、劳动纠纷调解仲裁等服务,柔性化解各类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大力提升工作效率,全面增加仲裁服务“温度”“广度”和“厚度”,切实降低区域内用工企业和务工群众办事成本,不断增强区域内用工企业和务工群众办事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全力打通仲裁服务用工企业和务工群众的“最后一米”。
同时,充分发挥普法教育前沿阵地功能和作用,始终坚持“边办案边普法”的工作原则,全过程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全面增强区域内用工企业和务工群众的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在服务区域内达到了“解决一起纠纷、教育一片群体”的双赢效果,受到了广大用工企业和务工群众的一致好评。2023年以来,该院已通过“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点对点服务、定制化服务”方式调解处置各类劳资纠纷10余件,成功为务工群众挽回各项经济损失70余万元。(刘振伟 李崇彦 张喜彬 刘志强)
标签: